隨著在線支付技術日益成熟,越來越多醫院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為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支付渠道,如在醫院移動應用或網站中通過第三方支付接口進行在線支付,在紙質單據、窗口或自助機屏幕上展示二維碼以支持用戶使用手機App進行掃碼支付等。
對于醫院收費、賬務等系統而言,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接入并不等同于增加若干新的支付方式,而是涉及到業務模型或流程的變化,比如手機端支付完成后到窗口或自助設備退費、處理對賬中發生長短款、每日多個支付渠道結賬等流程都需要重新設計與改造。
對此,一些醫院提出了解決方案,設計并實現了較為安全可靠的支付平臺接入方式,但對這些方案的討論大多側重于網絡安全或業務內容上,尤其在對賬流程,很多方案都語焉不詳或一筆帶過。因此,本文詳細討論對賬流程,并介紹我司現行對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方案。
1、對賬系統設計
對賬是會計的日常工作之一,對賬系統是支持自動化對賬的信息系統,發現在實時交易的過程中由于異常導致的系統間交易數據不一致。對賬系統受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入方式與支付流程等因素影響,并且兼容現行HIS收費結賬子系統的業務流程,因此在設計對賬系統時,應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入方式
醫院接入第三方支付平臺通常采用直連或代理方式。直連方式指醫院應用在交易過程中直接調用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交易平臺的開放編程接口(Open API),這種方式簡單高效,能夠靈活制定支付流程,但當醫院接入多個第三方支付平臺時需要分別開發支付與對賬接口;
代理方式是醫院通過代理間接連接第三方支付平臺,該代理稱作聚合支付或聯合支付,通常支持多個支付平臺,其優點是能夠為醫院接入多個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統一的接口,甚至提供統一的對賬方案,使得醫院開發一套接口就能使用多種第三方支付。
2. 支付流程
對賬與支付密切相關,嚴謹的支付流程能夠確保對賬業務順利進行,對賬也是對支付的確認和保底,在設計對賬系統前,必須在支付流程中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保證支付與業務操作是可逆(可撤銷)的。用戶支付與HIS業務操作是在兩個系統中完成的,因此一定存在執行的先后順序,若一方操作成功后,另一方操作失敗,應保證先執行成功的一方能夠完整撤銷原操作,恢復到執行之前的狀態。
以門診掛號為例,當患者成功支付掛號診療費(或醫事服務費)后,由于HIS原因導致掛號失敗,系統應自動進入退費流程;反之,當HIS產生掛號記錄后,由于支付平臺原因導致支付失敗,HIS應自動進入退號流程。
第二,必須考慮異常處理的原則與代價。交易數據在系統間通過接口進行交互,造成交易數據異常的原因包括支付平臺異常、網絡異常、醫院系統異常等,不同的異常處理方式會造成長款或短款。
處理原則是能收到響應的,根據響應中的成功或失敗標識進入不同后續流程;不能收到響應或超時的,對于“冪等”操作,可以重新發送原請求,對于“非冪等”操作,可以直接查詢操作結果狀態,若重復若干次后依然無法得到響應,可交付消息隊列延遲處理或按照雙方約定的流程繼續執行,由此造成的單邊賬,事后由對賬系統負責追溯。
第三,確定合適的日切方案。一種是雙方規定日切點,日切點是劃分對賬周期的依據,可以選擇自然日0點或其他約定的時刻,但由于系統間的時間誤差,可能造成接近日切點時刻的交易被雙方劃分到不同的對賬周期,這就需要在后續對賬中處理;另外一種是由支付平臺在支付過程中生成會計日期,并作為交易參數通知醫院,雙方都以此作為劃分依據。
第四,選擇恰當的退費方式。不同支付平臺支持的退費方式不同,如提供對指定一筆交易實時退費的接口,或提供批量退費的接口。在退費交易量較大的情況下,人工逐筆退費操作復雜易錯,因此對賬系統中應提供批量退費功能,確保原交易到賬后,可以自動通過文件或接口方式進行批量退費。
同時,根據醫院不同情況,退費交易很可能還要區分交易撤銷和退貨。前者指退費交易與其對應的收費交易發生在一個對賬周期(會計日期)內,后者則剛好相反,可以為兩者設計不同的退費與對賬方案,如前者實時退、后者每日批量退等。
3. 結賬流程
在HIS中,窗口收款員每日下班前匯總所收現金與刷卡等票據通過收費系統進行結賬,并打印日結賬清單交付會計匯總。結賬清單上記錄了當日該收款員的收費、退費筆數,以及不同支付渠道的交易金額。
基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自助設備或移動終端也相當于窗口收款員的角色,因此也應遵循這一結賬流程。根據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同的日切方案,對賬系統有兩種結賬處理方式。
第一種是以支付時產生的會計日期作為批次對賬的,系統可以采用先對賬后結賬的方案,結賬金額以支付平臺為準;第二種由支付平臺日切點進行分割打包對賬的,系統可以采用先結賬后對賬的方案,結賬金額以HIS收費系統為準。
先對賬后結賬的方案,要求醫院相關人員對對賬失敗的交易進行核實與手工處理,確認長短款處理方案后,根據處理方式將異常交易轉為正;蜃鲝U狀態,然后進行結賬,不能及時處理的異常交易會影響當日的結賬操作;先結賬后對賬的方案,會造成HIS每日結賬單與銀行業務回單(收款憑證)金額不完全一致,需要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對上述不一致金額進行記錄。
4. 對賬流程
我們認為HIS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對賬流程分為兩個環節,第一是醫院業務系統與交易系統之間的對賬,第二是交易系統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的對賬。根據交易系統的建設方式,采用不同的流程與方案。
第一環節是兩個系統間各自產生數據的比對,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實現。如交易系統由醫院自主研發或與HIS耦合比較緊密,兩系統通過醫院內部總線或消息系統進行集成,甚至兩者數據存儲在同一個數據庫中,那么HIS業務系統與交易系統之間可以通過總線分布事務、消息隊列甚至數據庫事務機制保證系統間數據的一致性。
第二環節,對賬系統通過約定方式(FTP、HTTP等)每天定時到第三方支付平臺下載對賬文件并解析,然后和交易系統記錄的數據進行比對。
如果采用實時退費的方式,那么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對賬文件應包含全部收費與退費交易;如果采用批量退費的方式,那么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對賬文件僅包含收費交易,由醫院向支付平臺推送批量退費的交易清單,支付平臺在批量退費操作完成后,還應當提供批量退費回盤文件,該回盤文件包含每筆退費是否成功的標識與退費失敗的原因說明。
對賬依據交易過程中雙方約定產生的唯一交易流水號進行,對賬結果包括對賬成功、醫院多收(長款)、醫院少收(短款)、退費失敗等。對于對賬異常,如頻繁發生則需技術人員追查原因,如偶爾發生則需財務人員或會計聯系支付平臺進行手工退費等處理。
2、對賬系統實現
我司“銀醫一卡通”系統在2011年7月上線之初,就制定了較為縝密的對賬方案,此后,隨著2018年初“掌上301”系統上線,醫院全面支持院內院外線上線下各種支付渠道,形成了院內自助設備直連銀行、銀聯,移動終端應用通過代理接入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支付平臺接入我司HIS方式
基于醫院信息系統的對賬系統兼容上文所述兩種日切方案、兩種結賬方案,包括后臺對賬和前臺管理兩個應用。后臺對賬服務主要包含了對賬核心算法、預結賬、結賬、上傳下載、日志、報警等功能;前臺管理程序提供了可視化工作界面,包括工作面板、長短款清單、結賬單打印、差額處理、數據導出等功能。
目前該系統每日對賬約12 000筆交易,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滿足了相關業務科室的需求。
3、結論
對賬系統建設方案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入醫院前必須考慮的,它與支付平臺接入方式和支付流程密切相關。認為在醫院信息系統平臺上,對賬系統除了代替人工實現自動對賬功能外,同時還應包括退費管理、異常處理、日結賬等業務,這樣才能保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與HIS收費業務準確一致,并將整個支付流程納入HIS的收費結賬流程中。
本文介紹我司自主設計并實現的對賬系統支持多種對賬方式與結賬模式,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