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不帶錢包,一部手機走天下。移動支付,越來越成為人們的生活常態,而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陸”或“公司”)就是條碼支付背后的推手。
20多年前創業的新大陸,今天已經將POS產品銷量做到了亞太第一、全球第二。身為數字經濟的先行者,新大陸最早推出條碼支付、最早成熟推出手持無線POS機、最早涉及第三方支付,2018年發布數字公民安全解碼芯片和數字公民安全碼。公司的業務橫跨電子支付、信息感知識別、智能溯源、物聯網教育等多個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行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從20多年前銀聯賓館的兩個標間起步,目前公司年營業收入超過50億人民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技術超過1100項。
林林,新大陸科技集團創新中心總經理,管理著“最強大腦”的創新發展中心,是位技術派高管。他曾帶領團隊開發出世界首顆2D碼解碼芯片、首顆數字公民安全芯片;主持、參與制訂10余項國際行標,個人就擁有19項專利、2項發明專利。而他也見證了公司從18人到現在7000人隊伍的20多年發展歷程。2019年10月24日,2019年全國質量標桿福建行交流活動中,他發表了《發現質量創新的新大陸》的主題演講,并在會后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一、創新技術先鋒
記者:有人評價,創新發展中心是新大陸企業發展的“最強大腦”,解碼芯片、自動識別等新興技術的研發成果在這里孵化。作為管理研發人員的“老大”,您是用怎樣的機制和管理保證,讓員工們研發技術和組合產品吃透一個行業、吃透一個具體應用?
林林:研發人員個性強,往往不太善于表達,一旦表達出來不滿,基本上挽留的可能性很小。而個性更強的“90后”“00后”日益成為研發主力。研發人員如何管?我做研發出身,在設計和研發過程中,我們也總結了一些方法。
第一是梳理研發體系。為什么大家覺得研發人員管理難?問題核心出自何處?我們經常將責任下移,覺得是員工難管。當我們靜下心來客觀思考時,應該更多的是領導自身的責任。研發工作本來就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領導不想明白、講清楚,問題會變得很復雜。因此,我們導入了一套體系,力爭將所有問題結構化,而不是模模糊糊地說“也許”“大概”“差不多”.
第二是在研發體系里對工作分為研究類和開發類,設立一套適合于開發人員的績效管理體系,按人員類別與考核掛鉤。研究類指的是各種不確定性、面向未來的、前瞻性的內容,圍繞集團所有前沿性技術探索開展工作,如創新中心下設了研究院,人員不到100人,相對精銳,以“985”碩士為主;其他子公司還有三四千人規模的開發人員,主要工作是將集團已確定、已驗證過的技術與市場需求結合,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最后是以企業價值觀激勵員工創新和改進。我們鼓勵員工每天改進一個點,每天提升1%,不斷地做提案、思考“金點子”.符合公司價值觀的及時給予獎勵,金額未必大,因為對研發人員而言,錢的重要性不及他人認可、自我實現。另外,對不合格的人進行懲罰或淘汰,避免產生變質、腐爛和負面影響。在新大陸,主動和被動淘汰率基本上是10%左右。
記者:新大陸保證著每三年一次管理變革的節奏進行動態變革,您從研發做起,一直晉階到企業高層管理者,見證了新大陸企業五次變革。能否介紹最近一次變革管理的重點?從一兩個細節透露一下經驗或教訓?
林林:導入卓越績效模式,與新大陸這三年的變革基本上是同步發生的。這個契機是2014年11月1日習總書記視察新大陸工程實驗室,指出‘科技創新、實業報國’的發展道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坐下來思考,新大陸發展一直很穩健,但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時就發現一些問題。企業發展穩健,反過來意味著企業發展不快,不敢冒風險、錯失機會;企業在壯大,“大企業病”出現;流程冗長,下面的聲音到不了上面,上面的意志也貫徹不下去;內部諸侯割裂,從外面看新大陸也變得面目模糊。于是,集團重新梳理戰略,剝離與戰略不相關的多元化;圍繞戰略查找短板。這期間,集團6.8億收購國通星驛,這家公司既有目前福建省唯一的線下收單牌照,又是我們設備產品的下游,收購后我們形成上下游緊密協作,企業經營更加穩健。隨著業務領域的擴寬,新大陸從百億規模的設備領域踏入了千億、萬億級的收單運營市場,進入到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這是近三年企業變革的核心。
二、質量與可靠性打底
記者:您在演講中提過新大陸P O S終端的年返修率也曾居高不下的過往。為此公司痛定思痛,決定狠抓產品設計、配件供應、車間生產等環節,不允許有任何瑕疵。新大陸怎樣看待質量的這筆學費?
林林:我們交了很大一筆學費。新大陸POS終端的年返修率也曾一度居高不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適應競爭的需要,從2006年起,公司規劃并構建了電子產品可靠性綜合解決方案,自主研發了FMEA設計與失效分析數據庫,ICT自動在線測試工裝,完成了CNAS實驗室的建設以及標準與專利并進的戰略布局,產品的可靠性得到極大提升。例如在建設FMEA設計準則庫(已累積上千條)時,讓設計經驗得以不斷積累與傳承,使產品設計一開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規避重復錯誤。再如ICT自動在線測試工裝,能有效提高產品的可靠性與一致性,并提高測試效率5倍以上?煽啃越鉀Q方案已成功地應用于新大陸各類產品中,僅POS產品的可靠性就提升10倍以上,年返修率從原先的5%降低至0.33%以下,在業界居于領先水平。憑借過硬的質量,POS銷量高速增長,2017年新大陸POS產品銷量達870萬臺,2018年POS銷量達1300萬臺,居亞太第一,全球第二;并榮獲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稱號。2008~2016年,為公司直接或間接創造經濟效益近4300萬元,為POS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時,我們非常糾結:質量怎么老是做不好呢?2006年,我從負責研發換到了分管工廠。那之前,我一直拼命干的事情是把研發這塊板往長拉,到了工廠從制造環節來看才意識到:如同木桶原理,拼命拉一塊長板,會消耗公司有限的資源,并不增加效益。這時,應該把精力放在短板上,另外應彌合板子中間的大量縫隙,解決縫隙所暴露出來的信息不對稱、流程斷點以及權力真空和沖突等問題。
記者:當時您做了哪幾件事情,補齊這些短板和減少縫隙?
林林:我們做了供應鏈改革,重點抓元器件質量、生產計劃、生產工藝(IE工程)。將其從生產管理中拆分,形成互相制衡的體系。元器件由采購負責,保證成本;生產計劃,保證進度;IE工程,保證質量。三者保持動態平衡且每年、每個季度動態提升。我們用兩年時間的供應鏈優化,隨后通過PLM整套體系與研發體系打通,再導入電子可靠性等,令縫隙越來越小。
記者:聽說在新大陸生產線上,可以聽得出來是好產品?
林林:過去,公司產品年銷量差不多10萬臺,而幾年前的一款新品首月銷售20萬臺、兩個月達到月銷50萬臺。當時,我們擔心銷售快速增長、質量出問題,而生產線負責的總監說,他“用耳朵就聽出來肯定沒問題”.這位服務日本企業多年經驗豐富的生產老將,他告訴我一個邏輯:生產線是有生產節拍的,如果生產節拍沒有調好、生產不順、生產工藝沒有調到最極致的情況下,生產線會有卡頓和噪音。悅音和噪音的區別就是有規律和無規律。進入工廠,流水線傳送帶運行平穩沒有頓挫,更沒有因為發現次品而中斷,產品一路走得很順,聽到的是整齊一片的“唰唰”聲,非常有節奏。通過生產現場聽聲音,他心里就大體有數,我們能把這個東西做到什么樣的級別,而這樣的聲音,哪怕是在日本企業中,也只有少數可以做到。
記者:2015年公司開始學習卓越績效模式,2017年全面導入,2 0 1 9年福建“卓越績效企業”評選,在全省50多家優秀參選單位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公司高管團隊看到評審報告是什么感受?
林林:12月19日公布了5家企業獲2018年度福建省政府質量獎、新大陸位列第一。對卓越績效模式,我們首先保持一顆平常心,獲獎不是目的,我們追求的是企業管理上的卓越。卓越績效模式滿分1000分,全世界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得到滿分。這套體系里有邏輯上互相制衡,難以在各方面達到完美。因此,我們將其視為一個非常好的體檢指標,檢驗企業到底哪里做得不夠好,不僅跟同行比,還要與全球行業標桿比。這樣的比較,讓我們清晰地看到自身差距,也有了更大的改進動力。體檢結果對集團、對公司都有很多的觸動,這是我認為最棒的一件事情。我們尋找了幾塊短板,短板的選擇不純粹看分數,而是要回到企業經營的初心上:企業戰略是什么?我要往哪兒走?沿這個方向,模塊中的哪一個點對我來講現在是急用先行的或重要的,依此排序再改進。這些指標就會抽象成公司的關鍵績效指標(KPI),落到經營里,每個季度由運營部門監督、管理。
三、數字支付生態鏈布局
記者:25周年慶典的主題是“新起點,新征程,新世界”.二維碼技術實現從無到有,再至技術質的飛躍,從當年小小兩間房里的埋頭苦干,到如今一躍昂頭坐擁江濱450畝的科技園,離不開新大陸人的代代堅守,帶著閩南人愛拼就會贏,落后就要挨打的倔性,一群神奇的人,就這樣開辟了新大陸這片神奇的土地。王總曾說,“靠一個產品單打獨斗的時代已過去,只有產業鏈生態優勢互補、互相整合才有核心競爭力。”新大陸眼中有著什么樣的“朋友圈”?
林林:現在,新大陸已不再靠一個單點產品進行突破了。單點很重要,因為它是一棵樹的根,根足夠深才能立得住,比如我們的POS產品、識別產品等。但光靠這個根,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企業要發展、追求卓越,還要走向更大的世界時,這是不夠的。未來,一定是數字化轉型,如果還活在物理世界,一定會錯過新的機會和新的風口。
在新的邏輯上,我們回歸原點、重新審視自己,準備抓住“大支付”、打造數字商業的生態圈。公司將進一步打造“場景+營銷”的行業支付生態建設,強化線上線下全渠道支付運營能力,擴大公司在商戶支付綜合解決方案上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金融服務業務上,公司將繼續強化大數據和金融服務能力,基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對不同場景用戶數據進行全方位分析,挖掘數據潛在價值,精準匹配用戶需求,致力于將金融服務下沉至中小微商戶及長尾用戶,并將數據挖掘與金融科技能力打造成通用能力,向全市場的商戶服務機構輸出金融科技服務。
很多用我們POS機的小商戶,管理比較粗線條。有些夫妻店,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我們希望依托支付設備,做周圍客戶管理、進銷存管理,通過貨物及時盤點,知道哪些貨是滯銷,采取什么策略;哪些貨備少了及時補貨。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提供小型財務管理,幫小商戶算一算,一天忙碌下來是盈是虧。一臺POS機,不只是支付,還用于管理,F在,新大陸線下有60萬左右商戶以及數量更龐大的個人商戶。不僅是一個商戶的效率在提高,構成網絡時,還會產生網絡增值效益。A店的存積壓存貨,在B店是緊俏商品,我們能不能調貨?進一步推演下去,所有網絡布放時,有大量數據產生,以中小商家的真實交易流水數據作支撐,我們可以既提供商戶服務也提供金融服務。
記者:互聯網的下半場,將是傳統產業的大覺醒。傳統企業主動擁抱數字經濟?
林林:在數字經濟中,第一位的是領導思想要轉變,不能因循守舊,數字經濟中想象力和空間是無限的。公司物聯網1.0在硬件入口,2.0是場景入口,3.0是數字化賦能和服務,以傳統軟硬件形成數字時代的比較優勢。在數字化時代,物聯網、互聯網都是通道,關鍵在于數據。新大陸將面向未來布局,建立面向民生場景的生態,建立數據中臺,實現數據驅動,帶領新大陸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我們現在做的三件基礎工作:人的數字化,物的數字化和事的數字化。把這些做好,就足以支撐未來的發展。
記者:除了信息識別,公司還有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農業算不算是公司的重點方向?在從事高科技行業的高管眼中,智慧生活的未來模樣是什么?
林林:所有高科技要滿足的是人性的需求,本質上要滿足人的方便與安全,這兩者之間的一個平衡。此外,作為企業,我們圍繞數字商業打造了支付生態鏈,生態鏈構成了一個底盤,未來以這個底盤和我們各種各樣的行業、場景、產業圍繞人性的需求進行不停地衍生,這是我們未來要打造的更大生態圈、朋友圈。
在這個朋友圈里頭,各種交叉結合,從物理事業到數字世界互相之間的融合,推動實現智慧化。商戶運營服務方面,公司將加快商戶服務系統與網絡建設項目和智能支付研發中心建設,致力于打造行業第一的線下商戶一站式服務中臺,完善包括各類商戶增值服務在內的S a a S生態,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繼續優化商戶和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提供從硬件、支付、經營到金融的全方位、一體化解決方案,幫助商戶更好地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同時,公司將積極嘗試并著重打造面向垂直行業的解決方案,包括數字鄉村、數字園區、數字旅游、數字加油站、數字停車等,在局部形成有密度、有豐富商戶類型的數字產業生態。支付服務業務方面,公司將繼續把規范化經營作為第一要務,持續加強自身在系統技術、資金清算、風控安全等環節的把控能力,加強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引入工作,繼續降低接入商戶的交易風險,致力于為生態合作伙伴提供穩定、高效、專業的中后臺支撐。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數字中國”成為國家名片。在近年來“數字福建”的飛速發展中,新大陸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積極打造“數字公民”建設,探索將個人數字身份認證和數據應用在政務便利、健康全息數字人、商業權證管理服務等方面,為人民創建更美好的“數字明天”.